1944年7月炒股配资推荐网查询,命运未卜的第9战区参谋长赵子立与第4军军长张德能同乘一架飞机抵达重庆。刚下飞机,张德能就被逮捕并押送至土城监狱。相比之下,赵子立情况稍好一些,被要求向何应钦汇报湖南作战的进展。
赵子立本以为向何应钦汇报完后,自己就能回家与家人团聚,但随即,他被军法总监部传唤。赵子立请求保外候审,却被军法执行副总监秦德纯拒绝,理由是总监何成浚不在。见状,赵子立意识到事情远比他想的复杂,恐怕这次难以逃脱。
果然,不久后,赵子立得知了两则消息。第一条是张德能在审讯时说,撤退长沙和岳麓山是按照赵子立的“如守不住可撤”指示行动的。第二条来自薛岳的电报,称赵子立也应为长沙和岳麓山的失守负责。薛岳解释道,他派赵子立驻长沙,是为了协助张德能。听到这些消息,赵子立不禁叹息:“看来,好人难做。”
在赵子立和张德能前往重庆之前,薛岳曾特别叮嘱赵子立,要他利用自己在重庆的关系,帮张德能说些好话。没想到,张德能在供词中却指控赵子立下令撤退长沙和岳麓山。如果这一说法属实,那么长沙和岳麓山的失守责任就从张德能转移到了赵子立身上。
然而,薛岳电报中提到的“帮助”一词,恰恰表明赵子立在这场战役中并未真正担任指挥职务。因此,何成浚对薛岳的电报和张德能的供词进行了分析后,明确指出两者均为不实之词。他认为,作为第9战区参谋长的赵子立不可能在长沙“帮助”张德能,既然他是上级,根本不会去“帮助”下级。
展开剩余74%那么,赵子立究竟为何会被薛岳架空?在长衡会战中,赵子立确实被薛岳边缘化了。薛岳在部署长沙保卫战时,安排了张德能、王若卿和赵子立三人共同负责长沙防守。但张德能和王若卿都是身手不凡的军事指挥官,唯独赵子立,除了一个排的卫兵,几乎什么权力也没有。按理说,赵子立作为参谋长,职务高于两人,应当负有指挥责任。然而,薛岳并没有明确指示谁是主指挥,这种模糊安排显示出他并不打算让赵子立真正主导长沙保卫战。因此,赵子立的权力被彻底架空。
薛岳为何要架空赵子立呢?赵子立并非单纯的军官,而是蒋介石的亲信,这让薛岳对他心存戒备。赵子立在第9战区提出的意见,往往与薛岳的计划相悖,而薛岳显然不希望有挑战自己权威的人在自己身边。因此,薛岳希望赵子立成为一个听从命令的“听差”,而非一个有独立见解的参谋长。
从1938年6月起,赵子立就察觉到薛岳有意在第9战区建立一言堂,排斥不同意见的声音。例如,湘北会战后,薛岳突然将副官处长赵复汉和军务处长贺执圭免职,调整到较低职务。赵子立对这种做法并不认同,提出辞职,但薛岳却没有同意。
到了第二次长沙会战后,赵子立再次提出辞职,原因是薛岳完全不采纳他的战略建议,甚至在战术部署上偏离原计划。尽管如此,薛岳依然拒绝了赵子立的辞职请求,并在后来将赵子立提升为中将,进一步加深了赵子立的困境。
事实上,赵子立在第9战区逐渐被边缘化的背后,正是薛岳不希望他挑战自己的权威。而赵子立则清楚地意识到,自己在薛岳眼中的位置越来越微妙。虽然薛岳曾试图将赵子立作为一个亲信重用,但背后却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,尤其是在蒋介石与薛岳的微妙关系中,赵子立总是被视为“蒋系”的代表。
在长衡会战爆发前,赵子立坚决认为长沙应该放弃防守,转而在衡阳与日军决战。但薛岳坚持要在长沙坚守,这也成为两人矛盾的根源。赵子立认为,若将第四军留在长沙,薛岳会更关注其伤亡,而放弃这一防线,转而选择衡阳决战。然而,薛岳的坚持导致了长沙的最终失守,而赵子立在长沙的权力也因此变得名存实亡。
薛岳最终通过一系列手段,将赵子立架空,既不给他指挥权,又要让他承担长沙失守的责任。最直接的手段是安排赵子立、张德能和王若卿三人共同负责,却没有明确指定谁为主指挥,导致赵子立在长沙陷入被动局面。薛岳还刻意安排赵子立与自己的联系受限,甚至借故拒绝调动他到其他战区指挥。
尽管赵子立始终没有明确表示自己下过“如守不住可撤”的命令,但张德能的供词和薛岳的电报将责任转嫁到了赵子立身上。最终,尽管赵子立尽力澄清,薛岳的证词依然使他陷入了困境,但幸好何成浚发现了问题,最终免除了赵子立的责任,仅仅对其进行了免职处理。而张德能则因为更直接的责任被处决。
严格来说,张德能的处决实际上是薛岳的替罪羊。如果薛岳遵从蒋介石的指令,避免把部队安排在不合适的地方,张德能也许不会面临如此严重的后果。
发布于:天津市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